多元、跨模式與社會責任:2025臺灣表創性藝術治療國際研討會-花絮回顧

🌿2025 表創性藝術治療國際研討會|感謝與花絮回顧

在這個春意盎然的四月,我們迎來了一場兼具深度與溫度的療癒聚會──2025年表創性藝術治療國際研討會,由E-CATA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USR計畫、教育學院及輔導與諮商學系攜手主辦,於進德校區明德館及王金平活動中心盛大展開。

📅 活動時間

2025年4月18日(五)至4月20日(日)

🧭 活動地點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進德校區 明德館、王金平活動中心


💬 活動亮點摘要

🔹主題聚焦:「多元、跨模式與社會責任」

三天活動涵蓋超過13場主題論壇一場國際級工作坊,邀集來自臺灣及國際各地的學者與實務工作者,共同探討表創性藝術治療在不同服務場域中的實踐與發展。

4/18(五)論壇主題包括:

🧩 論壇1:表創性藝術治療在社區場域的應用與發展

探討藝術治療在偏鄉、災後重建、長照、家庭暴力與青少年孤立議題等社區層面的實踐,強調:

  • 結合社會支持網絡地方資源
  • 利用藝術媒材減緩心理壓力與社會孤立。
  • 強化社區居民的自我表達與互助能力。

🏫 論壇2:表創性藝術治療在學校場域的應用與發展

涵蓋主流學校與特殊教育場域,強調:

  • 如何將藝術治療應用於不同年齡層(國中、高中、智能障礙學生)
  • 以情緒調節與認知行為支持為核心,輔助學生建立情緒覺察與自我價值感
  • 提出校內心理師與藝術治療師的合作機制。

👩‍⚕️ 論壇3:表創性藝術治療在私人執業場域的應用與發展

聚焦獨立治療師面對的挑戰與機會:

  • 自由工作者如何建立專業價值與品牌。
  • 探討與個案的長期合作關係與信任建立
  • 應對「治療倦怠」與維持創作熱情的策略分享。

🌿 論壇4:正念與自然媒材在表創性藝術治療的應用與發展

以自然為媒介的療癒實踐:

  • 引導個案與土地、自然建立連結,進行深層情緒照見
  • 透過樹葉、石頭、木頭等自然物創作,實踐環境共生與身心靈整合
  • 探討大自然對於創傷療癒與自我重建的潛力。

🖼️ 論壇5:圖卡在表創性藝術治療上的應用與發展

  • 繪圖卡設計邏輯出發,分享在不同族群上的應用經驗。
  • 探討圖卡作為投射工具的可能性與倫理議題。
  • 結合個案自我敘說與潛意識探索的路徑。

🧠 論壇6:腦神經科學對表創性藝術治療發展的影響與意涵

  • 分享腦科學與藝術治療整合的最新研究成果。
  • 探討情緒調節、大腦記憶與創傷反應的機制。
  • 應用於精神科臨床系統與創傷後壓力調節的實證進展。

💼 論壇7:表創性藝術治療在生涯輔導的應用與發展

  • 結合「職涯探索」與「生命意義重建」。
  • 探討如何透過藝術媒材陪伴個案在不確定中前行。
  • 分享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輔導轉化案例。

4/19(六)論壇延伸探討:

🌍 論壇A:表創性藝術治療師的社會倡議與社會責任

  • 強調治療師的公民角色與倡議責任
  • 探討如何將表創性藝術治療介入社會行動、促進公共對話。
  • 分享實務中遇到的挑戰與倫理反思。

🌈 論壇B:跨國界表創性藝術治療師在多元文化場域的工作經驗談

  • 聚焦移民、LGBTQIA+、少數族群與跨語境應用。
  • 探討**文化敏感性與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的實踐經驗。
  • 分享治療師如何調整方法與語言來貼近在地脈絡。

🖌️ 論壇C:創造性媒材在團體諮商與其他小團體上的應用與發展

  • 分享治療師如何運用不同媒材引導情緒與議題探索。
  • 案例包括青少年團體、婦女團體等。
  • 強調**「創作即是對話」**的團體互動歷程。

💃 論壇D:舞蹈動作治療的本土化脈絡

  • 探討肢體與情緒的連動、身體記憶與創傷表達的關係。
  • 分享五位專業舞動治療師的本土實踐經驗,包括:
    • 靈性探索與Psychedelic治療結合
    • 身分認同與族群議題對女性的創傷回應
    • 小學、社工系統中的教學與轉譯經驗
    • 社會劇與多元合作模式
    • 臺灣在地脈絡下的舞動創造歷程

⚧️ 論壇E:心理劇在性別議題上的應用與發展

  • 探討跨性別、性少數、男女性別社會化壓力等主題。
  • 結合社會劇與心理劇方式還原生活處境與挑戰
  • 強調以團體為基礎,發展出安全探索與表達空間。

🎵 論壇F:音樂治療在特殊需求兒少之實務應用與發展

  • 聚焦特教、機構、醫院與家庭服務現場
  • 探討音樂在與非語言兒童、自閉症、發展遲緩兒少溝通中的角色。
  • 強調跨領域合作與科學依據下的創新應用。

4/20(日)由 Pat B. Allen 博士帶領之全天實體工作坊

以工作室三部曲(Open Studio Process)回應變動世界

本工作坊將結合理論與實作,幫助參與者深入理解工作室三部曲(OSP)及其如何影響並強化表達性與創造性治療的實踐。課程將聚焦於多元性、社會責任與跨模式應用,並探討 OSP 如何成為應對這些議題的有效工具。

參與者將獲得講義與投影片,說明 OSP 的基本步驟,並透過個人與小組練習來學習這些步驟。此外,除了基本的藝術材料,我們還將使用科技(手機)作為資源,並走入大自然汲取靈感與創作素材。我們將透過動作、音樂、寫作與合作來深化對影像的探索。


🌱 花絮點滴

  • 參與者攜帶生活素材、廢棄容器與手機加入創作,展現藝術治療的即興與貼近生活本質。
  • 多場論壇中呈現在地案例與文化回應方式,從部落、學校、醫院、監所到企業訓練現場,交織出跨界合作的實務對話。
  • 論壇中的團體活動與藝術展現不僅打開理論視野,也啟發身心靈的深層連結。

🤝 誠摯感謝

感謝以下單位共同協辦與支持,使本次活動得以圓滿順利:

  • 臺灣表達-創造性藝術治療學會(主辦)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教育學院、輔導與諮商學系
  • 臺灣團體諮商與治療研究學會
  • 臺灣臨床正念學會
  • 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
  • 臺灣諮商心理學會
  • 臺灣職能治療學會

更感謝每一位與會者、講者與志工的投入與支持,讓我們共創了一場「回應世界變動」的療癒實踐與思想交會。


🌀我們相信,藝術是溝通、療癒與轉化的語言。期待明年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