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演講-正念、身體工作、表達與創造對身心健康的影響—一個臨床醫師的腦科學觀點
在腦科學的觀點之下,身心健康有賴於大腦各種神經迴路的相互協作,針對身心健康的有效介入,不論是藥物,心理治療,正念或藝術治療,我們都應該在個案身上,看到大腦活動的改變,並將此改變與病情的進步,與個人的成長連結。專題演講中洪敬倫醫師以憂鬱症為例,闡述正念,身體工作,表達與創造性活動,如何改善病情、其中的腦科學機制,並參照臨床經驗加以驗證。
「虛擬實境博物館」對長者「未竟之願」之視覺引發與口述回憶之探究
E-CATA理事長吳明富教授與洪欣慈老師分享以博物館情境為設計概念來規劃虛擬實境,探究透過VR之視覺引發以及與藝術治療師對話,來催化長者懷舊和回顧生命經驗,進而探索未竟之願,對促進口語表達和情感抒發之復原力表現的影響。
音樂結合科技的第一步: 高齡者音樂認知與感知+心理議題
東海大學音樂系張乃文教授為提供相關音樂藝術類專業人員了解應用科技進行跨域合作之注意事項,包括前置作業、設計者與執行者間的溝通,以及高齡者音樂認知與感知的認識與心理議題處理。
「人之初」從人的動作發展模式看長者的退化機制
透過實務工作坊介紹動作發展模式與長者的退化機制,以及如何用該理論來設計長者之互動活動以保持長者的靈活度、協調性以及腦部的活化程度。程芝鳳舞蹈動作治療師運用舞蹈動作治療在非口語治療的專長,帶領大家了解長輩的身心需求以及如何提高樂齡人士參與活動的動力與興趣。
「那一天我們打獵去」一戲劇治療復原力
由台灣戲劇復原力協會講師陳鈞揮心理師以及陳大山心理師/社工師帶領大家穿越虛擬的時空,找尋個人的生命經驗,在零碎的記憶片段,將畫面圖像化,進而拼湊成集體的故事創作,並在故事中傳承生命的復原力。
「未竟之願」虛擬實境與「話題卡」藝術治療實務
藝術治療師簡毓宏將以視覺影像為「話題卡」,陪伴你我踏上一段心憶之旅,開啟封存在記憶深處的珍貴時刻;以實體視覺藝術創作結合科技軟硬體設備來經驗不同形式的創作歷程與成果;「未竟之願工作坊」中,王蓉瑄藝術治療師分享VR科技如何結合藝術治療應用於高齡長者。並邀請現場與會者在VR虛擬場景中實際體驗,由藝術治療師示範引導進行圖像對話,表達個人的感受和生活經驗。
一場專題演講、四場專題報告+實務工作坊,從戲劇治療、舞動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不同領域的專題報告和實作體驗,學習豐富多元整合的內容,讓E-CATA有了美好的起始,期盼表創性藝術治療領域夥伴們協力共學共好。